2011年1月20日星期四

過節

論節氣,今天是“大寒”。 “大寒小寒,殺豬過年”。寫點東西。

人總是喜歡過節的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傳統節加外來節,新新舊舊大約佔了十分之一的天數。如果再加上這“日”那“日”的,就更多了,不佔三分之一也差不多。林林總總的數不清的節日中,最最受重視,持續時間最長的莫過於春節了。習俗難移,儘管實行公曆以來已經有了一個新年,但人們還是把春節叫做“年”。這個年節從臘月初八拉開序幕,到臘月二十三正式開台,再到正月十五戀戀不捨地謝幕,前前後後一個月零七天。一個多月的時間裡,時而忙忙碌碌,時而閒閒散散,忙中取閒,閒裡找忙,雖說是新舊交替時節的休整,按說應當以養精蓄銳為主,卻常常有焦頭爛額之感,無怪被稱為“年關”。關者,通行道路之隘口也;從這個意義上說,“關”字不僅是對窮人而言,對富家,也難以廻避。有些節,可過可不過,全憑個人的心情愛好,願過則過,不願過大可置之不理。唯獨春節,不是人推動節的進程,而是節的進程推動人,它逼著你去過,繞是繞不過去的。就連楊白老,可謂窮、愁、苦到極點了,也要用豆腐換來二斤麵包餃子,不忘給他喜兒扯上二尺紅頭繩扎小辮。當年的黃世仁假如現在改行經商辦廠的話,恐怕光傍年的三角債就夠他忙活的。現如今的楊白老可不是那麼好欺負,債主都是大爺。更何況還要添這添那,備這備那,籌劃打點縱橫左右的關係網,唯恐有所疏漏給來年留下不吉或者隱患,不想忙也得忙。現代城市芸芸眾生,雖說年的觀念有所淡漠,在年前也要東跑西顛拼命往家購置物品,寧可多餘,不可或缺,;再加上正式節期的勞累,過了年差不多都會患上“春節綜合症”,乏力、困倦、食慾不振,上了班,好長時時間才能緩過勁來。儘管如此,人們還是喜歡過這個關;沒聽說誰誰不拿春節當回事,漠然處之,平時咋整過年也咋整的。
  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

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新符。

除舊佈新,是春節的第一大主題。衣服是要新的,居住環境是要新的,矚目所及煥然一新。舊時物質生活不那麼豐富,過了臘八之後,甚至在臘八之前,家庭主婦就開始籌劃一家人的衣服了。大人不一定都添新的,但也要把過年過節才穿的衣服從箱底找出來,檢查一番,放在衣櫥觸手可及的地方。小孩子是無論如何要添置新衣的;老人,那怕換頂新帽子也好。現在人們經濟條件好了,平時穿的衣服成了堆,過年也要再添上一套兩套。 “布新”嘛,甚麼叫“布”?安排、建立、展開。 “布”字含有主動色彩,不單純是個“迎”字。衣服之外,就是環境了。臘月二十四是除塵打掃屋子的傳統日子,平時積攢下來的邊邊角角的灰塵是要清除乾淨的。

“塵”者“陳”也,“除塵”便含有了“除陳”的意思。農村的舊式屋子大多沒有天花板,掃屋子那可是個大工程。得用新稻粟的穗苗紮成掃把,綁上竹竿,上上下下掃個遍,一個人得忙活一整天。然後貼上紅色的窗花,貼上花紅柳綠各色內容的年畫,屋子立馬便煥然一新。城市人的居室儘管沒有農村老式房子那麼多的積塵,要徹底打掃也非易事。上班族臘月二十四還沒放假,或許會提前動手,利用星期天。也有的人家請清潔工,家政公司的生意於是火爆,家政工供不應求。除完了塵,臘月二十八請年前貼上大紅的門對子,貼上大紅的福字,掛上大紅的燈籠,里里外外一叢新,只等著大年三十那正日子的到來。

布新,自然也包括心情。臨近新年,人們的心情和平時總不大一樣。是振奮,是期待,是欣喜,也有些許躁動。若干新的規劃、新的希望在心底湧動。春節,面臨的是新一輪時光歲月,新一輪的奮鬥。年復一年,人生就是這樣向前推進,社會就是這樣向前推進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